新聞中心 |
9月26日,中國橋梁建設再次迎來重要突破。由鐵四院設計的世界最大噸位非對稱曲線斜拉轉體橋——九江快速路跨廬山站轉體斜拉橋,順利完成轉體施工,標志著中國橋梁建設技術邁上了新的臺階。
兩座逾40000噸的龐然大物,順時針旋轉96.209°和93.504°,用時120分鐘,在14股鐵路線路的上空上演了一出精彩的“空中芭蕾”。
由鐵四院設計、九江市城發集團投資建設、國鐵南昌局贛榕地鐵公司代建、中鐵四局集團承建的九江快速路跨廬山站轉體斜拉橋是九江中心城區首條高架橋快速路的“咽喉工程”,全長465米,橋面總寬度42米,雙向8車道,上跨昌九城際鐵路、京九鐵路、武九鐵路、武九客專、動車走行線、京港高速鐵路及其聯絡線(在建)共14股鐵路線路。
橋梁結構采用99+250+116米非對稱單索面預應力混凝土高低塔斜拉橋,高塔側采用塔墩梁固結體系,低塔側采用塔梁分離體系,單幅轉體重量分別為47600噸、41400噸,相當于兩艘航空母艦的重量。
轉體球鉸的直徑分別達到了7.2米,單個上球鉸重達120噸,設計時創新采用“一種大噸位分體式橋梁轉體球鉸”技術,將球鉸由一體式結構改成裝配結構,解決超大超限結構的運輸難題。
設計團隊攻克了復雜環境下超寬超重非對稱曲線斜拉橋轉體施工關鍵技術,通過在球鉸安裝時設置預偏心、在箱梁邊跨箱室內灌注鐵砂混凝土和在梁面二次配重,確保轉體時,曲線非對稱斜拉橋的相對平衡。
通過綜合運用BIM、三維可視化交底等新技術、新工藝,設計團隊全方位精控轉體施工應力、位移,實現了毫米級精控。從1:40開始,跨廬山站轉體斜拉橋53號、54號主墩以每分鐘約1.1°的速度順時針方向同步轉體,現場工作人員根據轉盤上布置的刻度編號和攝像頭,實時監控和調整轉體速度,有效保證轉體精確合龍對位。
作為全國涉鐵最大跨徑混凝土橋梁,該橋上跨區域平均每3分鐘通過一趟列車,每天約有300多趟列車經過。為了盡可能的減小施工對繁忙營業線的干擾,只能利用2個小時的‘天窗點’停運客運和貨運列車。此次轉體成功,不僅是中國橋梁架設的新突破,也展示了鐵四院橋梁設計團隊在復雜環境下的卓越工作能力。
跨廬山站斜拉橋的成功轉體,填補了九江快速路(一期)工程的最后一塊拼圖,為項目年底建成通車奠定了基礎。未來的九江快速路,將連通九江長江大橋、九江廬山高鐵站快速交通網,進一步優化九江路網布局,極大提升九江交通運輸效率,成為九江建設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工程,對促進九江市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